中华茶韵

案例网址:http://www.****.com.cn/

从事了十几年的电视工作,走过了许多地方,品尝过各式的美味,也欣赏过不同的风光。每到一地最先接触到的是迎客的香茶。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地的美食,可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第一口茶香。于是几个喜欢喝茶的新闻人,从2005年开始关注传承千年的茶文化。从单一喜欢河南名茶信阳毛尖开始,慢慢发展到认识普洱,了解观音,欣赏大红袍。接触的越多,感触的越多,最终连与茶相关的江西景德镇、宜兴紫砂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。总之,一杯淡淡的香茶,一个朴实无华的茶具,在现在我们的眼中都有着无穷无尽的故事,所以,我们义无反顾的追逐着茶香,探寻着她背后千年流传的故事。

我们看到:

 

2005年,我们因为得到几粒小小的普洱茶粒而欣喜若狂,普洱热让全国茶友近乎疯狂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我们见证了普洱在中原大地的潮起潮落。最初了解观音,只是被她诱人的香气所吸引,并不知道她还有浓香和清香之分,但我们见证了福建茶商在中原从一无所有到立地生根。过去认为一把茶壶只是饮茶的工具,可在我们接触到宜兴紫砂和景德镇青花之后,才知道香茗配名器是何等的惬意。原以为个人消费量不大的茶叶行业不会有多大的潜力,可国香茶城的诞生到繁荣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,车水马龙的交易场面成为茶叶消费市场的晴雨表。一些过去不在考虑范围的事情不断拷问着我们的思想,我们真的懂茶吗?无数有关茶的人和事在撞击着我们,知茶不懂非为知,因此,抱着从头学起的态度,我们开创了中原地带唯一的电视专题栏目《中华茶韵》,在我们学习的同时,把茶文化传递给更多的爱茶人。

我们做过:

2006年,借助河南省茶叶商会姬霞敏会长参加信阳茶叶节的机会,我们正式踏入茶叶界,从河南名茶信阳毛尖开始,我们寻访茶山,采访茶商,更深层次的接触茶叶,了解茶叶的生长、加工、销售过程。至此,寻觅茶根源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。在随后的几年中,我们领略过景德镇青花的魅力;两赴安溪,探寻铁观音的奥秘;十赴宜兴,追寻紫砂的神奇;远赴云南,走进千年古茶树;与宜兴陶协和省茶叶商会联合,成功举办了两届紫砂艺术节。越是了解茶文化,越是觉得自己所知茶知识的贫乏。在许多人说我们是半个茶专家的褒奖下,我们更加觉得做得太少,仍然漂浮在茶文化浩瀚的大海表面,但我们有信心,在浩如烟海的茶文化当中汲取沧海一粟,为喜爱茶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用的资讯,那也是我们最为满足的愿望了。

我们在想:

6年的拍摄经历,让我们认识了很多茶界精英。也见证了许多茶界的大起大落。作为媒体,我们想用我们微薄的能力为茶文化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。六年的历程,我们与国香茶城一起成长;我们与安溪铁观音结下不解之缘;远在边陲的云南普洱有我们探寻的足迹;陶都宜兴几乎成为我们第二个故乡。六年来,姬霞敏会长的大力支持、福建茶商的鼎立相助、云南茶企业的盛情邀请、宜兴陶协及国大师的无私支持,这一切给了我们奋进的动力。当然,六年的拍摄过程也有一些让我们思考的现象和问题,如茶叶市场如何建立与发展;茶树种植与水土保持如何良性发展;边陲地区茶农如何融入市场经济的大循环;怎样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传统优势。。。。。。这些虽然有些杞人忧天,但作为媒体人,更多的可能是职责使然。因此,我们很想与所有爱茶的人士携起手来,为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将茶文化这个流传千年的国粹发扬广大。如果能为这个事业尽一点力,也不妄为一个爱茶人。

我们希望:

独木不成林。我们热切希望所有爱茶人士与我们同行,为我们提供有关茶的一切资讯和信息。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我们将倾力而为。当今的社会是资讯信息、生产市场相连关的时代,如果我们能够携手共进、共同发展,为茶文化做一点微薄贡献,这才是我们《中华茶韵》创办时的初衷。


相关案例

查看更多